【2025普法教育】丨舉案說法|開展涉密科研項目合作,這些泄密“雷區”,千萬要避開
發布時間:2025-03-26 人氣:0
科研項目合作具有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風險分擔等特點,是推動科學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。但是,在涉密科研項目合作實踐中,有些科研單位往往因為參與人員缺乏保密意識、保密規定執行不嚴等問題,使國家秘密處于危險之中,甚至引發泄密后果。
案例回放
A市某涉密科研項目招標,向郭經理所在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出投標邀請。郭經理仔細閱讀完機密級招標文件后,認定項目與部門業務契合,決心拿下。因項目時間緊、難度大,他與B市企業合作,簽訂協議共同研究,共擔風險。
項目推進中,模擬實驗遇阻,進度滯后。郭經理聯系已轉行做培訓的老李幫忙。在郭經理心中,曾經簽訂的保密責任書因為項目的推進不力早已被拋之腦后,保密制度、涉密科研項目保密要求已無暇顧及。
老李到B市對接工作,B市合作企業的領導安排小劉負責跟進。為加快進度,老李提出借鑒B市企業此前其他項目材料,小劉在查找該項目檔案時,發現老李提出借鑒的項目為秘密級,雖知涉密材料不能隨意提供,但小劉覺得老李只是用一小部分,而且也是用于涉密項目,便違規將材料拷入光盤給了老李,老李拷入個人電腦。
在老李幫助下,項目如期完成,但在后期的項目評比中,卻因部分指標劣勢未中標。項目結束后,老李憑借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,在培訓領域做得風生水起。一次培訓課上,為豐富課堂內容,老李結合當時參與郭經理公司涉密項目的情況,介紹了該項目具體的技術細節。參與培訓的小王在課后將筆記認真整理,發布在自己的博客空間,被大規模傳播。
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發現后,立即采取相關處置措施。在后續的案件調查中發現,A市、B市這兩家科研單位雖有相應的保密制度規定,但形同虛設,每年的保密自查也只是簡單記錄些不痛不癢的問題,應付有關單位的保密檢查。案件發生后,郭經理、老李、小劉及相關責任人員被給予相應處理。
案例剖析
上述案例暴露出科研單位在涉密項目合作保密管理中的諸多問題。
一是部分參研人員保密意識薄弱。有的參研人員重績效輕保密,認為項目進展是第一位的,無暇顧及保密規定。案例中,郭經理為推動項目進展,無視保密規定,邀請外單位人員老李直接參與涉密項目,未對其進行保密審查,也未與其簽訂保密責任書;小劉明知保密規定,卻違規拷貝涉密資料給老李,面對老李使用個人電腦參與涉密項目這一行為,更是無人警覺、無人報告,這些都是保密意識淡薄的現實寫照。

?
二是國家秘密載體管理存在漏洞。涉密科研項目合作涉及單位多、人員多、設備多、材料多,國家秘密載體管理難度大,存在較多泄密隱患。案例中,小劉未經審批便將涉密光盤“借”給老李;老李未履行任何手續便將涉密資料拷入自己的互聯網電腦;郭經理在項目結束后,未組織對涉密項目資料進行清理,致使涉密文件資料被留存在參研人員手中,這些違規行為都為泄密的發生打開了方便之門。
?
三是保密紀律執行缺乏剛性。有規不依、執紀不嚴導致部分人員對違規行為不知畏、不知止。案例中,兩家參研單位每年雖有保密自查,但都流于形式,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對于違規現象不禁止、不處理,對違規行為的默許和縱容是這起泄密案件發生的重要原因。
?
工作建議

在實際工作中,科研單位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涉密科研項目合作中的保密管理。
一是保密教育要落到實處。要結合科研項目合作中技術人員、行政人員、外包人員、協作人員等不同人群特點,有針對性地進行保密教育,開展精準化、個性化、重點突出的保密專題教育和保密提醒。針對重點科研領域,要深化形勢宣講、明確法紀要求,切實增強參研人員的保密意識。
二是保密制度要切實管用。保密管理要在法律法規基礎上,結合科研項目中具體工作、參研人員日常工作的需求,制定安全保密、切實管用的制度。涉密科研項目合作形成了參研單位管理的“交叉地帶”,資料交接、人員流動、設備管理、項目收尾等都是保密管理的重點難點,科研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,逐步建立切實可行的保密制度,嚴格規范保密管理的各個環節。
三是監督檢查要抓緊抓實。“一針不補,十針難縫。”涉密科研單位各級領導要扛實保密工作領導責任,以保密自查自評工作為抓手,盯緊重點人員、重點項目、重點環節,把泄密隱患消除在萌芽,把保密紅線凸顯在日常。同時,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,對于違規人員要嚴肅處理,讓保密制度內化為行為準則,讓保密紀律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。
來源:保密觀微信公眾號